日前,卫生部向国内外数十家医用器械厂商抛出了总金额高达8.34亿元人民币的采购大单,并计划年底前完成采购任务。
“洋”品牌大行其道
据了解,目前我国高技术医疗器械市场几乎被外国品牌一统天下。以心脏起搏器为例,每台平均价格2.5万元,全国容量为1.2万台/年,90%以上是进口产品。再如医用电子产品领域,90%的心电图机市场,80%的中高档监护仪市场,90%的高档多道生理记录仪市场以及60%的睡眠图仪市场都是清一色的“洋”品牌当道。
有关统计数字显示,洋品牌已经占据了我国国内高技术医疗器械市场60%~90%的份额。2000年我国共进口医疗设备11.23亿美元。同年我国医疗器械出口6.63亿美元。出口额与进口额相比实现贸易逆差4.60亿美元。
国货何时当自强
据业内人士介绍,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年销售额已达550亿元,且仍在以每年14%左右的速度递增。医疗器械与药品是医学服务的两种工具,国际上两者的销售比例是1∶1.9,但在我国这一比例却很小。另据悉,中国医疗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,使通用、西门子、欧姆龙、惠普、强生、飞利浦等外资企业正在紧锣密鼓地加大其在北京、上海的投资力度。
权威人士指出,虽然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总体仍然脆弱,但是东软、长峰等一批本土公司生产的医疗仪器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。如沈阳东软公司的CT机,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仅次于通用,并已通过严格的欧洲CE认证和美国FDA认证。
目前,在国内注册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已有5,760多家,其中专营企业约3,000家,达到一定规模的有460多家,年生产能力达到47大类、3,000多个品种、1.1万多种规格的产品,可以基本满足全国三级以下医院对设备的需求。但在高科技产品方面,国内企业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为15年。
谁的胜算更大
卫生部财规司副司长赵自林表示,今明两年,卫生部将利用一定数额的国债资金重点加强全国疾控中心、传染病医院等应急救治体系建设,各级政府也下决心加大投入,重新规划建设传染病医院和病区,改善救治条件,提高救治水平,特别是农村的卫生基础设施条件将会有明显的改善。
权威人士指出,卫生部此次招标采购的器械种类由原来的大型影像设备CT、MRI扩大到目前的X光机、放疗、彩色多普勒、临床检验、核医学、急救监护等七大类。很多临床上常用的医疗仪器今年也上了卫生部招标采购的名单。而且今年9月招标的8.34亿元仅仅是个开始,明年卫生部还将投资30亿元为中西部省区增加仪器设备和专用车辆。据他们介绍,一般情况下,如果招标采购的仪器属于高端产品,则国外厂商胜算较大;如果是中低端产品,则国内生产企业的机会远高于国外厂商。
“医疗仪器市场大战在即,对于民族医疗器械生产厂家来说,这是一次机会。”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司的一位资深人士分析说。